2021年7月8日

​智能化引发两大阵营“掰手腕”:九号和雅迪谁能领导电动车未来?

作者 立言

两轮电动车行业,正上演一场“新旧两个时代较量和博弈”的产业变局戏码,彼此争论不休,结果却越辩越清!

日前,自称全球电动两轮车第一品牌的雅迪,连续三天发布预热海报为7月8日新品发布预热。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系列预热内容中,雅迪不仅直指当前的智能电动车是炒作概念,同时还暗讽电视车真智能开创者的九号“爱逼逼”炒作。

一方是电动车行业新锐势力的代表九号电动,另一方是则传统电动车阵营的行业龙头雅迪,两大阵营站在产品技术应用变革拐点上、围绕着“真伪智能”短兵相接,虽然一时未见定论,却也让外界看到,九号电动车虽然是电动车行业的新贵,却以“智能化”先行者站位释放引领行业变革影响力,就像特斯拉在电动汽车行业一样,正在成为搅活电动车领域一池水的“鲶鱼”。

雅迪隔空暗讽九号“真智能”,这是害怕什么?

雅迪为了新品发布预热中,竟然公开质疑“智能为炒概念”,同时还暗讽“真智能”旗手九号电动。要知道,雅迪号称千万台的产销量,而九号电动自推出智能电动车1年后有10万多台的销量,两者完全不在⼀个等级,为何九号电动让⾏业⽼⼤如此忌惮?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雅迪对外宣称,所谓“智能化”大都停留在比较粗暴的概念宣传和营销噱头上,甚至于花钱找人做些简单的APP,去集成一些相对基础的功能来实现粗浅的人机交互,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出行,雅迪要击碎“伪智能”噱头。那么,雅迪就真的有真智能了?

这两年来,九号电动车凭借真智能快速推出新品,九号在全国部分城市的体验骑行,也不断吸引众多年轻人的眼球。最为重要的是,“真智能”的定位,恰恰是九号电动率先提出。

业内人士透露,表面上看这是一场营销战、舆论战,背后却是两个时代、两条赛道、两种商业逻辑的较量。不过作为行业的两家知名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做好产品才是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九号电动车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头好”,雅迪这次将要推出的新品电摩与九号的百公里破5秒的电动车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剑拔弩张。

时代品牌借新赛道崛起,引发传统大佬危机感

九号电动车,已成为当下年轻人和科技爱好者的首选产品。在此背景下,作为行业领导品牌的雅迪,已经真实感受到九号真智能带来的变革压力,同时也对自身技术滞后产生危机感。

众所周知,作为传统两轮车行业的大佬,雅迪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但产品多偏机械化,并且在九号提出“真智能”趋势变革两年后,雅迪才说⾃⼰是真智能,可以说落后不只是1、2年的差距,而是一个旧时代与一个新时代的距离。如今,雅迪虽然也在智能产品上奋起直追,由于起步晚、技术创新力不足等缺点,市场表现一般。

相反,作为新势⼒的九号以智能化为突破口,对推动⾏业晋级起到积极作⽤,比如九号公司本身就是高新科技公司加上机器人技术的基因,具备创新力,并且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自研真智能系统,如今已升级为2021年的真智能2.0,促进产品智能化体验持续提升。

智能真假之争,路越辩越清

一直以来,对于企业来说,最激烈的“斗争”永远在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九号电动车从0开始,近两年销量逆势高速增长。通过积极拓展线下门店渠道,⽬前已达到1600+,去年在疫情下开局便以火箭式速度实现10万台销量,不仅门店、渠道从零开始,甚⾄⽣产备货从零开始,全年留给九号电动车的有效时间只有8个⽉。显然,在很多同行的眼里,九号快速崛起的速度已产生一定威胁。

事实上,⾯对九号真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破局,雅迪作为传统电动车老大哥则采取了降价策略来应:电动踏板车的平均售价,由2019年的1690元下降⾄2020年的1552元,⽽电动⾃⾏车的平均售价由2019年的1228元下降⾄2020年的1118元。可以说,降价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振市场的出货量,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却是透支产品和品牌的信誉和口碑。

面对九号电动以“真智能”在市场上的势如破竹,以及雅迪为了炒作新品炮轰“伪智能”。那么,对于市场用户来说,到底应该如何判断智能电动车?在业内专家看来,必须具备三种能⼒:信息获取能⼒、信息处理能⼒和信息反馈能⼒。是否为智能电动车,有⼀个⾮常通俗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必须要有“⼤脑”和“神经系统”,也就是要有⼀个中控芯⽚和⼀套传感设备,核⼼主控不能拆除。

目前九号电动的真智能系统,已实现主动场景的判断,比如感应解锁,不⽤带钥匙,⼿机与车辆蓝⽛配对后,带着⼿机⾛近车辆,车辆就会自动被激活。比如即便不⼩⼼拧动电门,车辆也不会突然蹿出去,这正是九号智能电动独有的“人体感应能力”。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依靠九号真智能系统的信息获取、判断及处理并作出了相应的智能化设备反馈,特别是云端⼤脑处理以及遍布车辆的传感器设备的共同研发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九号电动的市场引爆和行业崛起,标志着以“智能化”为引擎的科技创新驱动正在逐渐成为产业的发展主流。而雅迪作为传统电动车的⽼⼤,如果不持续创新,也只能在创新者背后亦步亦趋。最终,对于注重产品体验和科技创新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孰真孰假,则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