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长虹如何化想象为产业新动能?

作者 立言

在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识,新能源被公认是未来新主角。在众多企业加速”抢滩”新能源布局时,中国老牌家电巨头长虹凭借深厚的科技创新、产学研协同研发体系,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完美一跃,再次彰显其”让想象发生”的科技实力。

经过近一年筹备,日前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在成都揭牌,正式投入运营。以此为基础,长虹可以覆盖和辐射不同领域、不同业态,带给C端消费市场和B端产业链条更多的技术赋能和产业想象。而占据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将让长虹从产业链上游和底层技术为整个制造业和智能家居赋能,加速引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C端到B端:长虹新能源助力产业加速奔跑

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碰撞资源消耗过速,让”新能源”、”新材料”等可持续性领域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对长虹来说,成立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一方面对企业责任的自觉承担,另一方面则是看到了这一变革的方向,率先寻找未来产业的动力源泉。

据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剑介绍,该实验室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等。也就是说,通过整合内外资源,长虹的目的不但要提升在新能源方面的竞争力,更要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和技术的制高点。

就长虹企业内部而言,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运营后,将为其新能源板块的相关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互为依傍谋求新能源领域的破局。同时,该实验室明确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导向,如电源器件、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可以与相关联项目联合开展前沿研究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比如,在智慧家庭的布局上,新能源是打通家居的底层技术和支撑,是家电业务升级的重要方向;同样,在一些战略新兴产业上,新能源技术成果可以广泛用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业务上,比如冰箱压缩机、大数据存储、轨道交通电源、物联网模块等产业。

当然,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服务的不仅是长虹,还可以辐射全国和各相关产业、企业。紧扣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需求,该实验室在先进能源技术及关键材料上的原始创新和升级,满足的正是诸多企业和产业面向转型升级缺少的上游动力。这也会让长虹以此为切口,打开更多面向产业端的空间和想象。

可以说,”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运营,是长虹抢占”新能源”高地的重要落子,更是赋能长虹转型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新跑道上长虹将开启”C端+B端”同步引爆的新局面。同时,长虹依托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将为产业找到和提供新动能引擎。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落地:长虹生态彰显协同效能

再美好的想象,只有落地到现实才是真的美好,这一过程正是长虹一直强调的”让想象发生”。新能源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未来、是想象,而率先在这一领域的开花结果,正印证了长虹的科技实力在于创新,也在于产业化协同和落地。

早在今年年初,长虹就成立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到了6月份,长虹与电子科技大学携手,以实验室为载体,并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双方旨在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和平台,充分发挥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产业和市场优势,如今该实验室正式运营,将是推动新能源材料技术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正如在新能源材料方面,实现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和市场化运作的生态闭环一样,长虹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等未来核心技术领域,同样构建起从基础科研”最先一公里”到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全线科研产业生态链。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MIT等国内外顶级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环。

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与技术路线规划,长虹早已探索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研发布局方面,有长虹、美菱、华意等国家级技术中心,也有北美、西班牙、捷克等海外研发中心;面向前沿科技则创新”灯塔实验室、竞争力实验室、技术生态圈”三层研发体系。在不断夯实技术实力的同时,长虹也以创新链、产业链等,实现产业层面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价值再造。

“技术创新是长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正如董事长赵勇在”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揭牌仪式座谈会上所说,长虹聚焦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彰显的是企业的实力,更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此次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的运营,无疑让长虹酝酿消费市场和产业端的双重引爆。我们也期待长虹代表”中国创造”让更多想象发生。